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4-18 17:25
来源:本站
4月17日,镇江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罗小兵、镇江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余小林来扬中调研社会工作。在扬中市慈善总会,重点就志愿服务发展基金、新就业群体关爱基金设立以及慈善总会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座谈了解。
市委副书记蔡萍,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马意俊参加活动。
市慈善总会会长冯锦跃介绍了扬中慈善的发展情况,重点就扬中市慈善总会志愿服务实践做了详尽介绍。
镇江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罗小兵充分肯定了扬中市慈善总会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做大资金规模、做强慈善项目、做优志愿服务,做好爱心企业与慈善项目的对接等方面,细致用心,成效显著。
扬中市慈善总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扶贫济困、传递温暖”宗旨,组建起一支1028人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这支平均服务年限超10年、人均服务时长逾300小时的团队,用二十余载的坚守在江洲大地绘就温暖画卷。
中华慈善总会宫蒲光会长实地考察时,充分肯定其专业水准与奉献精神。扬中市慈善总会先后分别受到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突出贡献(组织)奖、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荣获镇江市政府和扬中市政府20多次表彰。
一、专业化建设:构建志愿服务人才梯队
通过“岗前培训+专项提升+经验传承”三级培育体系,系统提升服务能力。新志愿者需完成《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等基础培训后方可上岗,确保快速成为合格服务者。开展养老护理、手语沟通等18类专项认证考核。引入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开展情景模拟培训。创新“1+5+N”师徒带教机制,每位资深志愿者年均培养5名新成员。编撰《志愿服务百问手册》等指导性文本,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传承体系。
二、精准化服务: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一是做困境儿童成长护航者。志愿者开设“周末快乐课堂”,设置阅读思维、心理建设、艺术培养等课程,惠及留守儿童及困难学生3000余人次。实施“江洲雏鹰圆梦行动”,志愿者通过“心愿收集-个性定制-跟踪关怀”机制,累计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微心愿1320个。教育志愿者团队为白血病学生刘东瑞发起爱心募捐,一周内联动2家企业、3200余名市民筹集32.32万元。
二是做困境老人安康守护者。组建适老化改造志愿者团队,完成632户困难老人居家适老改造。2023年启动“爱心餐”项目,志愿者为823名失独、残疾老人年均送餐服务超10万人次。建立“3+N”探访制度,对8所敬老院及146户独居老人实施每月3次固定探访及按需服务,服务满意度达98.6%,响应时效缩短至15分钟内。
三是做残障群体赋能的支持者。志愿者联络28家爱心企业开发适残岗位136个,建成“慈善工坊”就业平台。针对心智障碍群体设计“社会化能力阶梯训练”课程,通过生活场景模拟已帮助69人实现独立生活。
四是做公益慈善文化的传播者。由志愿者表演的慈善锡剧《太平洲上》在全国巡演超过100场,获江苏省六项大奖,入选央视戏曲频道展播,被《中国慈善家》评为2024年全国优秀传播案例。志愿者还应邀参加中华慈善总会开展的“慈善文化进高校”活动,走进清华大学,分享慈善故事,交流慈善文化。教育志愿者团队编撰《善扬江洲》校本教材纳入中小学思政课程。医疗志愿者团队开展“医路同行”项目,建立困难群众就医绿色通道。
三、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一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五星志愿者”晋升体系,综合服务时长、专业技能等5项指标实施阶梯激励。“时间银行”平台实现153项积分兑换,年均产生创新服务方案26个。
二是完善保障体系。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设立200万元专项基金,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志愿者保险制度,覆盖意外伤害等6类风险。
三是典型示范引领。表彰优秀志愿者,在扬中慈善展示馆设置“慈善之星”荣誉墙,展示优秀志愿者的风采。
这支扎根基层的志愿服务队伍,用专业化破解服务难题,以精细化提升民生温度,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新时代慈善事业交出了独具特色的“扬中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