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03-27 16:44
来源:本站
第四个“中华鲟保护日”到来之际,3月26日上午,在长江干流常熟段,2000尾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鱼苗被放入长江。
此次放流活动由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常熟兴福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在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常熟市农业农村局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旨在保护和恢复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这也是苏州首次大规模由社会组织开展濒危物种中华鲟放流活动。
上午10点,志愿者们一起在常熟浒浦渔政码头登船,20分钟左右到达长江干流常熟段放流点。“1、2、3!回家啦!”随着志愿者高喊口令,一条条中华鲟欢腾着被放流到长江里。
“放流的中华鲟鱼苗是去年10月份孵化的,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购买,目前已有20厘米长。”苏州市慈善总会网络部主任缪骞表示,这些鱼苗非常珍贵,一尾价格在100元,此次放流2000尾,价值20万元,来自社会爱心捐赠。这些鱼苗放流回长江,将为濒危和土著鱼类的种群复壮发挥重要作用。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钱正义介绍,中华鲟已连续7年未见自然繁殖,科学放流中华鲟对于恢复其野外种群繁殖有重要意义,但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须加强对长江中中华鲟产卵场的保护以及海洋中中华鲟索饵场和育肥场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宣传,让公众知道保护长江旗舰物种中华鲟就是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工程。常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周进表示,随着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提升,社会化放流越来越多,他们倡导由社会组织统一组织,以合法合规的形式进行公益放流,吸引公众参与到保护长江行动中来。
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一批志愿者参与,也吸引了学校师生的参与。“刚刚将中华鲟放到长江里时,我第一次摸到它,中华鲟的肚子好软,壳又很硬,很神奇。”常熟市浒浦学校五年级学生王佳蕊说:“看着鱼儿们开心地游来游去,我觉得大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回去以后我会把见闻分享给同学,当好保护长江的小小宣导员。”
常熟市浒浦学校老师介绍,学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树立孩子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日常学习中也会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参加此次活动,也是想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来共同担当起长江大保护的责任。
据悉,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2021年7月,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联合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开展守护长江保护水源慈善项目,已累计开展近200场次,投放鱼苗价值18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