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3-08-22 17:33
来源:本站
让每个梦想都被阳光照耀。2023年8月20日,2023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学子报告会在南京新华传媒大酒店成功举办。助学行动这一爱心接力已被扬子晚报延续21年,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21年来,扬子晚报阳光助学行动已帮助6700多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2023年,助学行动募集230万元,助力460位阳光学子进入大学校园。在报告会上,本届阳光学子、往届阳光学子、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等欢聚一堂,聆听爱与奋斗的故事,感受生机勃勃的青春力量。
【嘉宾致辞】
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谢玉和:
21年的坚持难能可贵
江苏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谢玉和在致辞中表示,扬子晚报的阳光助学行动21年来帮助了6700多位阳光学子步入大学校园,这种坚持难能可贵。
“目前该项目能成为省内品牌公益项目,得益于助学团队的专业和敬业,他们认真组织,实地走访;得益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爱心捐献以及省关工委的发动、各地关工委的积极响应;得益于往届阳光学子成功的示范引领。”
谢玉和表示,最近将按照阳光学子公示名单,及时将5000元助学金打到阳光学子们的银行卡上。他希望阳光学子自强不息,用知识改变命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钱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省关工委副秘书长王兴亚:
全省“五老”将持续协助阳光助学行动
江苏省关工委副秘书长王兴亚为扬子晚报阳光助学行动点赞。他在致辞中表示,阳光助学行动得到社会各界支持,给身处困境的阳光学子带去一股暖流,让他们的前行之路始终有温暖向上的力量。21年的坚守,扬子晚报阳光助学行动培育了以梁晓芹、胡青松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2023年,省关工委专门下发了协助推荐困难学子通知,基层关工委和一线“五老”积极参与助学行动的举荐和核实,令人感动。
王兴亚勉励阳光学子,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向阳怒放”,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也期望江苏的爱心事业健康发展,期望全省“五老”继续奉献爱心,支持和协助扬子晚报“阳光助学”活动越办越好,绽放出更大的光和热。
扬子晚报编委章劲松:
让命运的齿轮转起来
“每年暑假,迎着酷暑走访阳光学子,成了阳光助学行动特定的打开方式,过去两个月时间里,阳光助学团队走访了十几个县乡40多个学子家庭。”扬子晚报编委章劲松在致辞中说,在助学过程中,感受到内心的力量,阳光学子内心,有一股“种子的力量”,面对困境,不屈不挠,顽强倔强生长;感受到大爱无疆,江苏慈善总会进行资金管理和监督,江苏省关工委发挥“遍布城乡基层,连接一老一小”的组织优势,扩大了助学行动的覆盖面,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善举令人尊敬;感受到共创未来的美好。
章劲松说,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将持续关注阳光学子,成为其梦想的“领航者、守护者、助力者”,让命运的齿轮,转起来!
希诺股份行政总监王晗希:
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希望,有未来
在学子报告会上,希诺股份行政总监王晗希分享了企业爱心助学的故事。希诺股份从创立之初便一直倡导“真实有爱有梦想”的核心价值观。希诺股份的创始人黄伟军每年都带头走访学生家庭,在走访过程中,很多学子都很熟悉的一句话是,“别怕,有困难找黄阿姨。”王晗希介绍,希诺的助学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2023年希诺股份号召公司员工以及希诺的供应商,共同为阳光学子们捐款,公益理念已融入企业文化。“学子们的成长给我带来了新思考,在帮助大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家可贵的品质。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心有希望,就有未来。”她送给学子们一句话:“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王晗希表示,爱心助学从来不图任何回报,阳光学子们努力拼搏,积极向上,就是对爱心人士们最大的宽慰。
【公益分享】
2007年阳光学子梁晓芹在学子报告会上,做了主题为《从今天起做一个坦荡的人》的公益分享,她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坦荡和真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历过辍学、意外车祸、创业失败、父亲离世等至暗时刻,之所以能实现无数次穿越,是因为足够坦然坦荡。梁晓芹告诉阳光学子,坦然面对我们的出身,正确对待,不必自卑,后来你会发现那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梁晓芹从来都是愈挫愈勇,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实现梦想的基础。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需要具备愈挫愈勇的能力,方能在千锤百击中向上攀爬。
主办单位及爱心人士代表向阳光学子赠送梁晓芹写作的《你当向阳怒放》
每年,梁晓芹都会参加阳光助学行动的直通车走访,也会带着新一届阳光学子主持学子报告会,已经坚持了16年。她的心路历程也写进了《你当向阳怒放》书里,在活动现场赠送给2023年的阳光学子们,勉励他们“坦荡地面对自己的出身,不必自卑,相信自己,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听他们说】
王震宇:传递爱心,让驿路梨花开满处处
来自新沂的王震宇,2023年被江苏大学录取。幼时的他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但十岁那年,爸爸突发心梗不幸去世。他第一次看到妈妈哭泣,想了半天说了句,“妈,今天你是我的靠山,明天我就是你的靠山。”妈妈没能及时从难过中解脱,一年后脑梗住院,住院时她想到儿子说的话,决定振作起来当儿子的靠山,她跌跌撞撞地站了起来,带着老人和孩子,把荒废了两年的田地再次播下了种子。
王震宇说,因为爸爸生前很善良,自己受到过不少亲朋的善意,他们感谢父亲曾帮助他们,“他们记着父亲的好,我便记着他们的好,一次次不断将善意传递下去。”同时,他很感谢与扬子晚报的相遇,他说,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拥抱梦想,大展身手,未来也会将爱心传递下去,让驿路梨花开满处处。
郝迪:想接过爸爸的重担,让他歇一歇
2023年被南京工程学院录取的郝迪,家在沛县安国镇的一个村子。他妈妈患先天眼疾无法视物,后来又患上小脑萎缩帕金森综合征晚期。他的爸爸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妻子。郝迪妈妈去世后,郝迪告诉自己要坚强,他说,爸爸这半辈子过得太辛苦,想接过他的重担,让他歇一歇,有次去按指纹总不成功,发现爸爸手上全是老茧,指纹被磨平了。2023年暑假,郝迪和龙凤胎姐姐都在打暑假工挣学费。他去苏州当冲压工,每天工作12小时,冲压两三千个产品,有一晚手上磨了5个水泡。郝迪感谢扬子晚报雪中送炭,感谢每一位爱心人士,他未来也要报效社会,传递爱心。
杨梦雨:明白知识的重要,感谢努力的自己
杨梦雨来自响水中学,被扬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她在报告会上讲述了认识贫穷、接受贫穷,拒绝精神贫穷的感悟。她因从小被查出甲亢,开启了煎熬的治病之路,钱如流水般花出去,并且没有半点好转。父母病急乱投医,曾找了“神医”用艾草烧穴位,导致身上有四个凹凸不平的疤痕。杨梦雨说,在治病过程中感受到了没文化的可怕,所以更想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但凡知道一点点甲亢的知识,都不会任由那艾草在身上烧。”
杨梦雨说,贫穷让我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拒绝精神贫穷。她说,感谢努力的自己,希望以后成为优秀的媒体人,为贫苦中奋斗的孩子发声,“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刘梦:一路颠沛流离,无法阻挡灿烂阳光
来自连云港东海县的刘梦,2023年被西南大学法学专业录取。9岁时,刘梦的妈妈因病去世,爸爸在县城工地打工照顾三个孩子。爷爷奶奶因年纪过大加上整日操劳,两年后也相继离开人世。当时,只比灶台高一点点,连炒菜勺都拿不稳的刘梦开始学习做饭,饥一顿饱一顿,渐渐成长。求学路上,她虽窘迫却从不孤单,姑姑将她视如己出,老师给她开小灶,同学们相互鼓励。最终,她考出了600分的好成绩。“感谢阳光助学行动,今天来到报告会现场,是我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乡,第一次分享我的故事……”她感谢生命中的感动,刘梦说,求学之路颠沛流离,但天空总有乌云散尽时,灿烂的阳光终会照耀大地。
王作大:贫穷不会持久,一家人得相互扶持
2023年考上南京林业大学的王作大,有一个很苦但却温暖的家。爸爸患有精神残疾和小儿麻痹,没有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压在妈妈身上,尽管生活艰苦,妈妈却从不向生活低头,她总是面含微笑地说,“会有办法的,以后会变好的。”妈妈的乐观影响了王作大和姐姐,两个孩子也坦然面对挫折和苦难。三年前,姐姐考上河海大学。王作大也努力拼搏,争分夺秒奋战高三,最终考到南京。他说,贫穷不是永久的,只要一家人不畏惧贫穷,不害怕生活的苦难,相互扶持,就有希望抵达更美好的明天。
【温馨小故事,诠释人间值得】
故事一:帮你实现梦想
在学子报告会上,被阳光助学行动感动并加入助学的爱心人士伍琼芳做了助学分享。
2022年8月份,她在希诺股份董事长黄伟军的朋友圈看到了阳光助学团队酷暑天走访学子的事情,被公益助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结对帮助了两个学子。2023年7月,她跟随助学团队实地走访贫困学子,在赵金鑫家中,被问到暑假有什么梦想时,赵金鑫说,想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伍琼芳当即邀请他去上海打暑假工,赵金鑫背上行囊,说走就走,这种做事果敢的拼劲儿,贫困学子努力改变家庭境况的拼搏,坚定了她助学的决心。
赵金鑫在学子报告会上,与伍琼芳进行互动。他说,在上海打暑期工,得到了伍总很多帮助,也是自己第一次离开学校、家庭的保护伞,走向社会,感谢爱心人士给予的勇气和力量,未来自己将继续一往直前。
故事二:我也要成为光
2019年阳光学子晁潮2023年7月从晓庄学院毕业,即将成为徐州新沂的一名中学体育老师。四年前,高考结束后,由于家里困难,没钱交学费,他到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办理助学贷款,知道了扬子晚报阳光助学行动。当时已经错过了报名时间,他准备好材料后连夜坐着绿皮火车到南京。在了解他家的家庭状况后,助学团队被他上门报名的精神感动,为他争取了一个阳光学子名额。
那年,南京有一位名叫林镜恺的老人在临终前捐出了100万的生活积蓄,成立了镜恺月芳助学基金,要帮助扬子晚报的阳光学子。晁潮是受获镜恺月芳助学基金的第一届学生。
爱心人士的帮助给予了他很大的精神力量。“这些帮助,不仅帮助了我的生活,更触动了我的内心。促使我要做一个有爱心,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在以后的教师工作中帮助更多家庭困难的同学。”
故事三:来一场爱的接力
河海大学老教授施泽华,每年都从阳光助学的阳光学子公示名单中,寻找被河海大学录取的阳光学子们,建微信群对他们进行关爱,邀请专家为他们做学业指导,每到中秋节大家共同分享一盒月饼。
在扬子晚报希诺阳光助学行动学子报告会上,河海大学MBA联合会主席鲁开旺表示,在得知扬子晚报的阳光助学行动后,MBA同学积极呼应,都想帮助阳光学子。为此,他们想接力扬子晚报,接力施教授,团结更多力量,帮助更多的学子。关注或帮助学子在校学习、未来就业,完成一场爱心接力。
此次,河海大学MBA联合会副主席汪英,公益部部长沙群带着同学们的心意,一万元助学金来到学子报告会现场,结对帮助了两年前考上河海大学的学生——王胜男(即现场发言的阳光学子王作大的姐姐)。“希望以后能汇聚更多爱心力量,帮助到更多的学子。”鲁开旺说。
【花絮】
盐城市大丰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刘汉英带着11位各镇关工委主任以及32名阳光学子来到报告会现场。他们包了一辆大巴车,各镇将孩子从家里带到大丰区,集合后,一起驱车来到南京报告会的现场。等到活动结束,坐大巴回到大丰时间为晚上9点左右,再由各个工作人员挨个把孩子送到家中,刘汉英说,要确保每个孩子都安全送到家,结束时得到深夜11点了。“虽然路程有些辛苦,但据往届学子反映,听报告会的效果很好。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会克服困难,把孩子们带到活动现场,请他们感受优秀学子的奋斗经历,互相勉励,汲取不断向上的力量。”
2023年第一位来到会场的是盐城滨海县的丁女士和儿子高杨凯。因为交通不方便,凌晨五点他们从家打了顺风车来到了南京,往返路费要花上七百多元。这对于他们一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高杨凯的父亲患有眼疾,只有右眼能看到一丝人影。母亲则因为意外摔跤伤了腰和手腕,腰后打了钢钉,家里收入来源有限。所幸在阳光助学行动的帮助下,高杨凯凑齐了大学的学费。“儿子以前从没出过远门,这一次就想陪着他过来,最主要的是,想见一见帮助过我们的爱心人士,多亏了他们的帮助,儿子才能有机会顺利去读大学。”
活动现场,盐城市响水县关工委向扬子晚报赠送了锦旗,所有到场的阳光学子身着整齐的白色衬衣、拿着向日葵来到新华报业传媒广场合影留念。
四位主持人都是阳光学子
梁晓芹:2007年的阳光学子,她从连云港灌南的田埂来到上海读大学,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闲猫国际青年社区,现在担任上海市松江区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执委、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硕士企业导师。
陈杨:江苏徐州人,是2016年的阳光学子,七年前考入沈阳体育学院,2020年本科毕业后选择了参军入伍,2022年退出现役,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作任体育教师,同时也成功考上了宁波大学在职研究生。
王琴:2023年的阳光学子,来自扬州市大桥高级中学,他对追逐梦想的执着,也换来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所取得的成绩,现已被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类录取。
刘玮哲:2023年的阳光学子,来自江苏省射阳中学,高考以680分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他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奋斗一定可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立志以爱心人士的善意激励自己砥砺奋进,求实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