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4-28 17:43
来源:本站
“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关切地说道。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兴起于平台经济,是数字时代的新型劳动者。根据全国总工会第九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8400万新就业群体,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各层次,包括长途货运司机、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此外,在网络直播、网约家政、社交电商等行业就业的群体也越来越受关注。苏州有700多万的外来人口,他们分布于各行各业,其中很多都是新就业群体。
为了让新就业群体在城市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近几年来,苏州市慈善总会在市民政局和市委社工部等的指导下针对新就业群体开展了一系列暖心慈善项目,精准落实慈善关爱,构建起覆盖保险保障、资金帮扶、多元服务的立体化关爱体系,让新就业群体真正成为新苏州人。
从 “不确定” 到 “确定”“慈善+保险”托起稳稳的幸福
常年穿行在路上,工作在“云”端,“四季无休、三餐不定”是新就业群体的生活常态。为了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2019年以来,苏州市慈善总会创新“慈善+保险”模式,构建“覆盖多领域、多险种、多方参与、参保人零负担”的慈善保险体系,将慈善关怀化作实实在在的保障,让新就业群体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感。
“街巷穿梭的日子”有了暖心保障
"每天差不多能跑100多单吧,在车流中抢时间,最怕的不是风吹雨淋,而是突发意外让家庭陷入困境。" 快递员小余的话道出了行业共性担忧。
2021年,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苏州市快递行业协会、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快递工作者团体意外险项目,为协会2万名一线快递工作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内容包括意外人身伤害、意外医疗等。2024年,在原有保障内容基础上优化升级,新增意外住院津贴,按一天30元的标准,单次限赔90天。该项目采用不记名投保方式投保,这种“白名单”式的团体意外险受到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青睐。
“理赔很快,为我们减轻了经济负担。”今年58岁的高茂生是德邦物流的一名快递员。去年10月,在物流车上搬运货物时,他从车上摔落至地面,导致腰椎骨折,住院进行了手术治疗,快递工作者团体意外险项目为其理赔 5360 元,让他在病床上吃下 "定心丸"。
2021年至2024年,该项目共支出80万元,累计为8万人次快递工作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车轮上的生活”有了安心依靠
在路上的除了快递小哥,还有客货运行业驾驶员。“感谢社会的关心,这个保险帮我们度过了难关。”施耀中是苏州市晋源运输有限公司的一名货运司机。去年6月在工作时不慎摔伤,导致左侧踝关节骨折。得益于市慈善总会开展的客货运行业驾驶员意外保险项目,他获得了5000元的保险理赔。
2024年,苏州银行从在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设立的慈善爱心基金中捐赠75万元为15万名客货运行业驾驶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对象为苏州市公共客运交通协会、苏州市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核定的在苏州市域内客货运企业(个体)登记的、具有从业资格证的所辖在营出租车(包括巡游车和网约车)和货车驾驶员。保障内容包含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医疗等。
与施耀中情况类似的货运司机还有很多,52岁的费井智就是其中一个。作为苏州炳诚物流有限公司的货运司机,去年6月,他不慎右手骨折,就诊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同样获得了保险理赔。他感慨:"这份保障让我们跑长途更安心,车轮上的生活也有了稳稳的幸福。”
截至目前,客货运行业驾驶员意外保险项目共理赔15.66万元,惠及客货运驾驶员29人次。
2025年,在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苏州市慈善总会计划支出30万元,为全市约6万名外卖配送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不断扩大新就业群体保险覆盖范围。
从快递小哥到客货运司机,再到外卖配送员,一张覆盖新就业群体的安全网正加速织就。苏州市慈善总会以“慈善+保险”创新赋能,进一步提高了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丰富了慈善内涵,真正实现了 "平时有保障,急时送温暖"。
从 “服务” 到 “被服务”多元慈善关爱构建城市温暖港湾
除了筑牢安全屏障,苏州市慈善总会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多元需求,通过助困帮扶、健康守护、子女关怀、生活服务等方式将慈善关爱渗透到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城市的“温度”回应奋斗的“热度”,让更多劳动者在苏城感受到“家”的温暖。
“助” 梦前行,让慈善帮扶落到实处
每天早上6点,闹钟响起,李雪(化名)就开始了一天奔波的生活,来自沈阳的她和丈夫都是外卖骑手。家中孩子年幼,老人又身体不好,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为了赚钱养家,夫妻俩一起从东北来苏打工,日常生活节俭,每月仅留点生活费,工资都打回老家留给了父母和孩子。
心系子女,却不得不为生活忙忙碌碌。她们既是母亲,又是在新就业群体中撑起了“半边天”的妇女群体。为加强对新就业群体中女性的关爱,为“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有力支持和保障。2023年,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市妇联开展了女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暖“新”项目,在全市开展针对快递、外卖、互联网等新业态行业困难妇女群体的帮扶,按照每户2000元标准给予资金救助。项目共支出9.8万元,惠及49户新就业群体困难家庭。
2024年,苏州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在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设立苏州市关爱新市民慈善基金,针对在苏州因意外突发事件、重大家庭变故等导致生活困难的新市民,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资金帮扶。网约车司机陈亮(化名)因发生交通事故,致九级伤残。根据苏州市关爱新市民慈善基金管理办法,他获得了3000元的救助金。截至目前,该冠名基金共帮扶125名困难新市民,资助金额30.9万元。
为精准关爱新就业困难群体,2025年,在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苏州市慈善总会将开展新就业群体困难对象帮扶项目。针对新就业群体中因重大疾病或突发性意外导致生活困难的人员,给予一次性最高2000元的救助。项目预算为30万元。
“医”路同行,让健康关爱温暖相伴
血常规、心电图、彩超......在爱康国宾苏州东环分院,苏州货的城市配送有限公司驾驶员张学杨进行了新业态从业人员体检。2017年,他进入苏州城市货运行业,开始以车为家、与路为伴的生活。多年来,他的安全行车里程累计达80万公里,长期保持零违章、零事故的运营记录,获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最美货车司机”、苏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先进生产者、姑苏好人等荣誉。
为关爱在一线辛勤工作的优秀新就业群体,2023年,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苏州团市委、苏州爱康国宾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苏州市新业态优秀员工免费体检项目,支出8万元,惠及80名新业态优秀员工。
作为苏州市第一届最美快递员,江苏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张家港凤凰点部快递员刘永硕笑着表示:“这份体检不仅是对我们的关心,更是对我们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与付出的高度认可。”
“育” 见希望,让慈善关怀陪伴成长
“2022年,因为爸爸、妈妈工作的变动,我来到了苏州。当我第一次走进新浒学校的那一刻,心中满是忐忑。校园的书香,校训的激励,以及教学楼内朗朗的读书声,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但同学的热情与老师的关怀,让我快速地融入了这个集体。新装的空调和教学一体机、崭新的音乐教室、有声图书室、敞亮的舞蹈室和会议室……这几年,我看着学校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谢谢你,苏州,把我们的未来点亮!”在2025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上,新浒学校同学们表演的情景音诗画《把未来点亮》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新浒学校是高新区唯一一所以新市民子女为主的公办学校,聚集了来自全国25个省和自治区的1672名学生。2021年新浒学校慈善项目启动,三年来投入资金700余万元,从基础建设、教学设备、办学设施、文化建设、奖助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在爱心企业、高新区慈善总会和苏州市慈善总会的关心支持下,孩子们在这里接受教育,追逐梦想。
为了让孩子们在充满爱与温暖的环境中成长,2019年,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市科协、市教育局开展“慈善科普进校园”慈善项目,新浒学校就是首批获得科普大屏的学校之一。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为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6个县市区44所以新市民子女为主的公办学校捐赠了科普大屏。
“益”起行动,让慈善温情融入生活
"夏天能避暑,冬天有热水,手机没电了,心里也不慌,像这样的驿站随处可见。”外卖配送员张飞龙笑着表示。
2018年开始,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共同打造了“劳动者港湾”。像这样的“劳动者港湾”,在苏州建行全辖网点都可以见到,专门服务于外卖配送员、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这里配备了休息桌椅、饮水机、手机充电站、微波炉、WIFI等29项基础服务设施,其中,94家“劳动者港湾”开放卫生间服务功能。截至2024年12月底,对外开放“劳动者港湾”203家,累计服务社会公众超223万人次。
“我们收到这份防疫包,不仅是急需的物资,接收到的更是温暖和信心。”中通快递苏州分拨中心的快递员刘波接过防疫包,激动地说道。2022年12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苏州市民群众采购民生商品需求激增,尤其是线上订单远超平时,快递成为保障民生的“关键小事”。为了保障群众正常生活,全市数万名快递员冒严寒、顶疫情、高负荷,坚持配送赶路不停,努力把温暖送给千家万户。2023年1月6日,苏州银行通过市慈善总会,向苏州市快递协会共计捐赠1万个防疫包,防疫包中装有N95口罩、消毒酒精、免水洗手消毒凝胶,均为快递员急需的防疫物资,共计价值50万元。这些防疫包被第一时间送到了包括刘波在内的1万名快递小哥手中。
为保障苏州市困难新市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21年,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苏州市司法局、苏州市律师协会合作开展“法律援助新市民劳动者”项目,针对新市民劳动者劳务纠纷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援助等服务。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惠及138名困难新市民劳动者,总计支出35.09万元。
从“他乡”到“故乡”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城市以温情拥抱新业态群体,劳动者以奋斗反哺城市。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不仅赋予城市发展更强的韧性与温度,也成为推动城市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让每一位市民都能真切感受到这份因爱而生的美好。
爱心车队,携手共筑温情之路
“与其空车进城,不如帮助有需要的邻居。”在相城区,出租车司机李绍丰将老人扶上车。70多岁的王老伯,因膝盖疾病需要定期就医,成了李绍丰“爱心专车”的常客。“以前需要先乘坐公交、然后换乘地铁,再步行至医院,整个过程至少要两小时。”王老伯原本繁琐的出行,如今变得简单而安心,下楼即可坐上李绍丰的“爱心专车”,定定心心地出发。
多年来,李绍丰无偿接送社区困难群众就医27人次,救助伤者7位,行驶超600公里。2023年,李绍丰通过同事介绍,加入了苏州出租车公益互助联盟。“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加入出租车互助联盟已经四年了,链接到他们一起,把爱心之火传的更远。”
车窗外是城市风景,车窗内是人情冷暖。从一个人的默默付出到一群人的携手前进,他们向善而行,为爱出发。
最美劳动者,平凡岗位书写不凡
“烟很呛,但顾不上了,怕里面还有人!”2024年5月16日,昆山顺丰快递员刘裕明在派件途中,发现小区三楼窗户里正冒出黑烟。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迅速找到物业经理和小区安保,拿起消防水枪,一同冲向三楼实施灭火。幸运的是,这次火灾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刘裕明在确认安全后,默默地离开了现场,继续他的快递工作。
“快来人,有人落水了。”2023年6月2日凌晨,苏州韵达快递员张国永下班经过蠡塘河路金桥港桥时发现有人落水,“扑通”几声后便没了动静,他立即报警后跳入河中施救。落水男子体重较大,他经过多次换气潜浮,用尽全力终于把男子拖至岸边,并进行了简单的急救。男子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做和该做的事情,我不图名利,更不是图他们对我的回报。我只是希望孩子们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快乐成长。”从2020年开始,苏州邮政昆山市分公司揽投员王健每个月资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中学的小海300元生活费,并多次邮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此前,他还资助了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金竹红星小学2名小学生,为他们每人每月提供200元生活费,并为该校90多个孩子赠送了生日蛋糕。
“放心,医生在来的路上了。”2022年12月3日,大雨滂沱,京东太仓港区营业部配送员靖祥凤在配送完快件返回站点途中遇到一位老人骑行过程中撞到路边半挂车尾部,头部受伤流血。靖祥凤下车查看并报警,全程陪在老人身边,暖心守护,直到救护车到达之后才骑车离开。
志愿先锋,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早上7点,清塘新村,接货、装车、派送,这是顺丰快递员叶玉洁最为忙碌的时候。尽管手里的快递堆积如山,但叶玉洁总能挤出时间,为社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小叶,我路过这里给你带点菜。”走进周边腿脚不便的老人家中,送菜上门、洗菜切菜、打扫卫生,穿上蓝色志愿马甲的他又变身为社区网格员。“我觉得快递员的工作不只是转送物件,也是在传递情感,传递着幸福和快乐,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我觉得很值得。”叶玉洁笑着说道。
“我有这个特长,我就去帮助他们,这都是小事一桩。”收发快递的路上,苏州顺丰快递员陆士龙总能顺手做几件好事。在桃源镇,快递车还没停稳,李大爷就等在门口向他招手,这是他和陆士龙约好上门理发的日子。从一次顺手的帮忙到成为上门理发师,多年来,陆士龙发挥理发特长,免费为社区老人提供理发服务,志愿服务时长达200小时,受到社区群众的高度赞扬。
“免费运输物资,有需要的请联系我。”2022年苏州疫情期间,苏州中通快递员吴健每天坚持在朋友圈发布免费提供运力的信息,无偿为苏州市机关单位配送了大量防疫物资。他还为在一线忙碌的社区工作人员捐赠5000个口罩,100箱矿泉水、方便面,50箱肉松及水果。多次安排人员、车辆转运核酸检测标本等志愿服务,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从“云端”到“线下”,从 “城市过客”到 “城市主人”,当慈善关爱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当保障体系与社会参与同频共振,这座 2500 年的古城正在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幸福篇章。